(资料图片)
目前进口+替代仍是玉米补足缺口的主要途径,巴西玉米打通我国进口“任督二脉”后,美国玉米明显减少,预计今年整体进口量基本与去年持平;而替代品方面,小麦价格持续回落后饲用替代优势体现,目前市场预估小麦新陈价格接轨,小麦持续下行必定会使玉米价格承受压力。但新季玉米大面积逐渐开始播种,地租及农资成本居高不下,及今年新季面积减少预期继续支撑玉米价格,叠加美国玉米天气炒作拉开序幕,玉米或有阶段性抄底机会。但未来下游的需求支撑力度较弱,预计全年价格重心预计较去年有所下移。 风险提示:全球玉米供需变化、美国天气变化、国家收储政策、新小麦开秤上涨 一、疫情三年农产品涨跌情况一览 2020到2022年全球大疫三年以来,叠加负油价,美联储频繁加息,俄乌冲突等金融市场的“黑天鹅”事件,多国纷纷出台粮食出口限制措施,叠加三峰拉尼娜的助推,全球油脂油料和谷物等农产品大涨。从下图可知,从国内外最主要28个农产品的涨跌可看出,过去三年涨幅独占鳌头的是CBOT豆油,涨幅高达85.54%,第二第三是连豆粕和连玉米,涨幅分别为78.66%和75.21%。只有两个品种下跌,倒数第一的为生猪,跌幅达43.3%,倒数第二是红枣,跌幅11.13%。 而这一切的涨势在2023年即将终结,原因很简单,第一疫情的结束意味着物流的畅通,货物运输造成的延迟利好不复存在;第二俄乌冲突虽然仍在持续,但对市场的影响已然趋常态化,且今年1~4月USDA中不断调增俄罗斯和乌克兰谷物的出口量,也是因两国需要大量出口农产品换汇来应对前方的战事;最后是三峰拉尼娜基本宣告结束,据NOAA数据显示,三季度即将转为厄尔尼诺,因此整体来看,过去三年谷物和油脂油料大涨的基本面在今年已然不复存在,丰产预期在价格上基本体现。 从全球玉米供需来看,2022/23年度国际谷物供需紧蹙局面大幅缓解,全球库消比呈上升态势,由于此前俄乌冲突造成玉米供给担忧持续推升价格,增厚其种植利润,因此美国新季玉米面积增加为大概率。而供给增加势必带来丰产预期,全球谷物价格在经历三年价格高企后或将进入区间震荡通道。 二、全球玉米供需紧蹙局面得到缓解 (一)4月度报告中性偏多 2023年4月供需报告显示,USDA预估全球2022/2023年度玉米期末库存预估为2.9535亿吨,3月预估为2.9646亿吨,市场平均预期为2.95亿吨;本次报告中最大亮点为讲阿根廷玉米产量下调至3700万吨,低于3月供需报告预期的4000万吨,因此全球玉米库存下滑。美国玉米方面,报告中将总供给和总消费均下调1000万蒲式耳,因此期末库存维持13.42亿蒲式耳未变。整体来看,4月USDA供需报告偏利好,但利好幅度一般,难以推升价格大涨,未来市场将关注美国天气情况。 (二)天气炒作正式拉开序幕 从当前全球7家气象机构对2023年5月份太平洋中东部NINO3.4海域水温预测来看,均值已接近0.5℃附近,预示着此轮拉尼娜事件在3月份结束后,经历了4~5月份的中性天气模式过渡,或于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开启厄尔尼诺天气模式。据NOAA最新预测数据显示厄尔尼诺形成概率:5月6月概率为60%~70%左右,7月~9月概率就已经上升至80%~85%了。从最近东南亚的极端高温天气可窥厄尔尼诺端倪,因此应关注天气异常变化。 从目前的ENSO指数来看,从2022年11月初最低的-1.1℃缓幅攀升至12月初的-0.5℃,随后一路走高,2023年2月中旬已经回到了0℃附近,到了3月上旬已经升至0.5℃附近。太平洋海温异常指数持续上升,意味着异常天气已然从中性悄然向厄尔尼诺天气转换,如果这样的海温持续五个月至8月,则宣告厄尔尼诺正式形成,而在此期间对北美天气可能会造成影响。一般来说,厄尔尼诺会给北半球带来高温降水,有利于大豆玉米等作物生长,但强厄尔尼诺也会形成涝灾导致作物减产。目前美国玉米播种速度较历史均值偏慢,因此后面的天气变化需继续关注。 三、一季度谷物进口整体略增 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3月玉米进口总量为219万吨,为今年最低。2023年1~3月玉米累计进口总量为752万吨,同比增加了6.06%,整体来看进口同比依然增加。其中美国进口285万吨,占进口总量37.8%;巴西进口216万吨,占比28.8%;乌克兰进口208.6万吨,占比27.7%。 数据中明显看出今年进口的主要来源之一巴西,超过了乌克兰,成为美国之后的我国玉米进口第二大国。最近几年,2020年我国玉米进口量首次突破进口配额,达到1129万吨;2021年进口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836万吨;2022年进口量为2062万吨,继续处于2000万吨以上高位。 替代品方面,2023年1~3月小麦累计进口总量为435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2.16%;2023年1~3月进口高粱累计进口总量为51万吨,同比减少80.31%;2023年1~3月进口大麦累计进口总量为169万吨,同比减少了1.74%。整体来看,玉米和小麦进口增加,主要是因为进口成本下降,而高粱和大麦减少,则是需求因素主导。 四、国内玉米与替代品主要看价差 (一)麦玉价差缩窄挤占玉米饲用需求 回顾最近三年,2020/21年度,适逢疫情肆虐,全球各国谷物设置出口限制,美玉米大涨,而当年我国大豆面积增加挤占玉米面积,叠加当时玉米三年去库存化较为彻底,因此玉米价格高于小麦,小麦饲用优势浮现,开始大量替代玉米。而自2021年11月后全球小麦价格也开始也开始大涨,小麦价格开始一路高歌猛进,饲用替代优势消失,因此二者关联性下降。 而自今年由于拉尼娜天气结束,全球谷物产量大幅恢复,农产品的集体下跌也拖累了原本有缺口的国内玉米,长达三年的谷物贸易利润周期被丰产终结。今年3月中旬以来小麦不断下跌,跟玉米价差不断缩窄。目前小麦和玉米价差基本平水,一些地区玉米价格已经高于小麦,小麦对于玉米的影响就一直持续存在,并且因小麦价格的整体弱势而愈演愈烈。 目前距离新季小麦上市仅剩半个月左右时间,市场上对于新麦价格唱衰的声音越来越多,市场普遍认为新小麦开秤价格在2800元/吨,跟目前的陈小麦价格接轨。由于小麦的蛋白含量和水分等指标基本都是优于玉米的,制粉企业、饲料企业、深加工企业对于小麦或玉米的收购价格也基本在同一水平,因此在配方等技术因素陆续解决后,饲料企业对小麦的收购力度也逐渐加大,也就有越来越多的贸易商反映玉米走货情况转差,因小麦阶段性底部价格仍未明朗,玉米短期价格也会继续承压下行。预计在今年新玉米上市前,小麦替代的现状会持续。小麦价格的持续下行,必定会使玉米价格承受一定压力。 (二)稻谷大麦等谷物替代玉米有限 自2月初开始稻谷定向拍卖的传闻就开始影响玉米市场,直到3月下旬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公告发布,拍卖于3月28日开始,当期投放量90万吨,其中2018年产稻谷28万吨,2019年产40.5万吨,2020年产21.5万吨。起拍价2018年早籼稻2380,中晚籼稻2480,粳稻2520,年份差50元/吨,等级差40元/吨。虽然投放的量级只是去年的一半,但对于当时本就摇摇欲坠的市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且拍卖落地后玉米市场也并未呈现利空出尽。但目前饲企首选能量谷物还是小麦,因此陈水稻的影响受限。 作为玉米的另外一个替代品—大麦,大麦和玉米的区别是淀粉含量低,粗蛋白含量高,最关键的是大麦的蛋氨酸和赖氨酸比玉米含量高,而这两种氨基酸对于鸡和猪来说是限制性氨基酸,另外大麦的烟酸含量也比玉米高,而烟酸对于幼龄动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对于鸡来说,大麦的适口性比玉米好。大麦在江淮地区种植比较多,成本较低,在玉米价格高企的阶段,不失为替代玉米的比较好的选择。 我国大麦进口国别相对分散,中国大麦进口源自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进口源自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地区。因2020年5月18日,商务部发公布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定,裁定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存在倾销和补贴,决定自2020年5月19日起对上述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因此我国2022年大麦进口锐减,只有576万吨,同比下滑54%。 到了2023年4月14日,商务部公告,决定自2023年4月15日起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所适用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进行复审。这意味着中澳将解决大麦争端问题,后期对澳大利亚大麦进口或重启,大麦市场供应面临增加,也会用于替代玉米流入饲料行业,不过目前来看增量有限。 (三)整体替代同比基本持平或略增 总的来看,国内小麦替代玉米一般是有固定周期,今年大约是4月初至9月末,即新玉米上市前,替代量大约1800~2000万吨左右。陈稻谷方面,按照拍卖成交的一半来折算,替代量预计900万吨左右。进口高粱预估替代300万吨左右,同比下滑;进口大麦替代整体基本较上周持平或略减。如此一来,整体国内替代水平同比略持平或略增,虽然陈稻谷较去年量减少,但小麦替代同比增加。不过新玉米上市后能否继续替代还需看和小麦价差情况。 五、下游消费增量难有亮点 (一)生猪低迷对玉米支撑有限 一季度生猪市场低迷,四月仍未有大幅好转迹象,山东淄博的“烧烤节”出圈,叠加之后五一小长假旅游的消费拉动,但对猪价的利好依然不明显。目前生猪市场供应继续偏宽松,猪价继续回调,不过连续降价,养殖端抵触情绪增加。虽然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猪肉消费需求继续恢复,但受宏观经济发展受挫影响居民收入及生活支出与消费能力的影响,因此未来猪肉消费形势依旧异常严峻,对大猪及猪肉价格的支撑力度依旧明显不足。 目前猪价已经逐步接近底部,继续大幅下跌空间已经被大幅压缩。不过随着“五一”小长假过后,消费题材不再,本年度要实现猪价大幅明显快速上涨,难度极大,而生猪价格对玉米的带动作用目前来看不会很大,因价格低迷难以带来消费增量。 (二)深加工行业需求不振 五一假期期间,淀粉走货量一般,在供需宽松下,个别厂家为了出货有窄幅下调。不过深加工企业利润亏损极限,且近期天气不佳导致玉米上量减少,据了解,山东到车辆仅为200多车,玉米原料偏强震荡亦为淀粉提供的成本支撑。另外节后亦有厂家停机限产,在淀粉产量下降预期下,多数厂家为减少亏损积极提价。由于终端需求疲软,下游需一定时间来接受,淀粉短期内再涨动力稍显不足,整体以稳为主。 六、后市操作及建议 目前大连港玉米现货报价为2700元/吨,5月5日玉米主力2307合约收盘价格为2601元/吨,基差为99元/吨,因而就目前的现货价格来交割无利润空间,因此,当前的基差并不利于交货,玉米后市的抛压会减轻。关于新季玉米种植面积方面,市场上分歧较大,部分行业人士认为今年玉米至少增加2000万亩水平,主要逻辑是种植收益远超大豆,也有人认为今年大豆政策补贴力度空前,对农户信心有一定刺激作用。综合来看,预计新季玉米会较去年持平或略减。 目前进口+替代仍是玉米补足缺口的主要途径,巴西玉米打通我国进口“任督二脉”后,美国玉米明显减少,预计今年整体进口量基本与去年持平;而替代品方面,小麦价格持续回落后饲用替代优势体现,目前市场预估小麦新陈价格接轨,小麦持续下行必定会使玉米价格承受压力。但新季玉米大面积逐渐开始播种,地租及农资成本居高不下,及今年新季面积减少预期继续支撑玉米价格,叠加美国玉米天气炒作拉开序幕,玉米或有阶段性抄底机会。但未来下游的需求支撑力度较弱,预计全年价格重心预计较去年有所下移。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