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5月2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关爱每一位哮喘患者(Asthma care for All)”。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哮喘学组组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沈华浩教授表示,哮喘是两大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长期规范抗炎治疗为基础,实现全病程个体化管理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环境复杂因素和不健康饮食方式增多,哮喘患病率迅速攀升,哮喘分为典型哮喘和非典型哮喘,两者虽有相同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典型哮喘的临床表现只有典型哮喘的部分症状或症状完全不同。沈华浩教授表示,“我们国家约三分之一的慢性咳嗽患者实际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只咳不喘、干咳不断,导致初发时患者以为只是感冒,或被错误地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服用大量抗生素和止咳药片却不见好转,部分患者后期会发展为典型哮喘。而胸闷变异性哮喘是以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胸闷加之呼吸受阻,与慢阻肺类似但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等哮喘诊断特征。”
继1992年钟南山院士提出“隐匿性哮喘”后,胸闷变异性哮喘是沈华浩团队在2013年国际上首次发现并报道的另一哮喘新临床类型。沈华浩教授提醒,“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非典型哮喘潜在患者数量大,有家族疾病史、慢性咳嗽大于8周且夜间为重或有不明原因的胸闷,都应引起医务人员重视,必要时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
中国城区哮喘总体控制率仅为28.5%,总体远低于理想水平,约四分之三患者控制不佳。哮喘疾病正确认知不足、长期管理意识薄弱是背后主要原因。沈华浩教授表示,“哮喘发作时会出现咳嗽、胸闷、气促,轻症情况下能够自行缓解或者突然好转,导致很多患者并未真正意识到哮喘的危害,错误地认为不治疗也没事或者症状减轻可以先停药或减药,给哮喘急性发作埋下巨大隐患。”哮喘病情长期存在且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若因没有正确的认识而未正规治疗,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控制不佳,多次累计加重,最终将进展成重度或难治型哮喘,发作时几分钟就会危及生命。
长期规范化、系统化的治疗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来说至关重要。《2020版中国支气管哮喘指南》指出,通过规范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80%~90%哮喘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
目前临床上对于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药物与缓解药物。沈华浩教授介绍道,自1995年全球第一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强调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来,吸入糖皮激素就被视为最有效的控制药物。尽管表现不同,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原则与典型哮喘相同,ICS/LABA被视为初始治疗首选方案之一,合适的患者加上合适的剂量,能够达到痰液中炎症指标、缓解咳嗽症状、改善肺功能的效果,另一方面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也对ICS+LABA治疗有效。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是持续存在且尚无法彻底治愈的,因此这类控制药就跟高血压、糖尿病药物一样,需要像吃饭一样养成习惯每天使用,只要医生没有主动要求停药就应坚持使用。
2023年5月2日“世界防治哮喘日”的主题是“全面关爱每一位哮喘患者(Asthma care for All)”,提出每位哮喘患者都应享有正确的治疗和关爱。为进一步助力提升全国规范诊疗水平,4月22日,GSK联合国内外呼吸专家正式启动《哮喘学院》项目,全力支持专家学者、学协会组共同构建国际化的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GSK副总裁、呼吸业务部负责人余锦毅介绍,该项目计划每年举办哮喘学院高峰论坛,通过海内外呼吸专家互动讨论,分享前沿学术新资讯;开展百场城市巡讲,提高我国哮喘个体化诊疗水平,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医生的同质管理;开创《哮喘新视野》文献荟萃,发布专家解读国际哮喘高质量文献,促进国内学术与国外接轨、确保基层医生第一时间获得最新资讯。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